微风轻拂,庙镇南横引河段水波荡漾。河面上,2025年上海市民桨板大赛正在火热进行。男子600米技巧赛,选手挥汗如雨,亲子组200米赛区充满欢声笑语。一位小选手不慎落水,溅起的水花引来两岸观众善意的笑声和鼓励的掌声。
徐程 摄(下同)
崇明的这个夏日,因水上运动而格外热闹。14岁少年李程与桨板运动结缘已有五年。这次比赛,他参加了所有男子项目,并在600米技巧赛中夺冠。五年间,上海纵横交错的河道都是他的训练场。从体能储备到实战技巧,少年用持之以恒的练习积累了多项赛事奖项。“可能确实有点天赋吧”他笑道,“小时候常常生病,现在坚持锻炼,免疫力强多了。”第二次来崇明参赛,李程尤其喜欢这里开阔、平稳的水面:“水流不急,水也清,划起来心特别静,能专注向前冲,感觉特别好。”
家住宝山的李女士,这两年迷上了桨板,还带动两个女儿一起参与。“起初只是我一个人玩,后来干脆给全家买了装备。一次性投入,就能随时享受水上乐趣。”两年间,她们划遍了远香湖、淀山湖等水域,甚至将桨板带到了浙江桐庐、富阳等地。为了参加崇明的桨板比赛,母女三人特意提前一天入住庙镇民宿。谈及崇明水域的体验,李女士赞叹道:“河宽水清空气好,划桨板特别舒服!”这番感受,也说出了现场许多参赛者的心声。
水上运动产业带浮出水面
崇明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水,孕育了这座岛屿,也滋养着岛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密布的“一环二十八竖”主干河道,加上700条镇村支流,共同编织起崇明的输水调蓄网络。其中,横贯全岛、长达78公里的南横引河尤为关键,与北横引河一同构成了环岛输水走廊,守护着防汛安全、维系着引水通航。
“过去河两岸工厂林立,”庙镇党委委员包英回忆南横引河的往昔,“随着崇明锚定‘生态立岛’的发展方向,一批老旧工厂关停,南横引河的通航功能也渐渐弱化。”世界级生态岛的探索无先例可循,而转型也必然伴随着功能与业态的更新。面对新老交替,崇明积极创新治理手段,疏浚河道淤积,提升防汛能力,水环境也随之焕然一新。
水清岸绿,也吸引来了逐浪之人。尤其是近年来,桨板、皮划艇、帆船等水上运动热度攀升,爱好者群体日益壮大。崇明纵横交错的河道,水流相对平缓,水域安全性高,是初学者和休闲玩家的理想之地;而开阔的河段又能承载专业竞技需求,为水上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舞台。
依据《崇明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崇明“一带二镇多点”的水上运动产业布局正由东向西各具特色地展开。东翼陈家镇,依托瀛东度假村瓦舍营地精耕文旅体融合;中部庙镇则凭借南横引河的开阔水域,发展品牌赛事与专业培训;再到西端的绿华镇,利用蜿蜒2公里的水道,打造独特休闲体验。从独木舟轻抚水波的静谧闲适,到桨板竞速劈波斩浪的激情澎湃,游客在崇明能畅享由浅入深、从休闲到竞技的多元体验。
不仅如此,崇明新城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与西沙明珠湖景区经过多年发展,也已成为皮划艇、帆船、铁人三项等项目的成熟基地。集休闲、赛事、训练、团队拓展等多重功能,成为水上运动爱好者挥洒汗水、亲近自然的胜地。
为吸引社会资本与体育企业投身这片蓝海,崇明区专门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对于稳定运营满一年的水上旅游等新业态项目,可按项目(除房屋土地外)实际投入的30%申请补贴,最高可达10万元。旨在实实在在地降低投资门槛与运营压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水岸联动 激活消费动能
风景如画的南横引河沿岸新业态密布,串联起一个个优质点位。其中,庙镇M515文创产业园水域,水上运动与生态美景交融,正悄然重塑着崇明的“水岸经济”。
M515文创产业园的前身,是江口明珠厂。从最初30几人小厂到5000名员工的巨无霸,它曾见证过崇明不锈钢产业的变迁。如今,依托生态优势,庙镇盘活了这片沉寂的工业遗址,引入社会资本及富有品牌力、创造力与流量的商户,一个充满青春活力与时尚气息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正在此孕育。
目前,水上运动、精品咖啡、轻食餐饮、艺术策展、机车文化等多元化业态已纷纷进驻园区。包英透露,今年10月,这片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土地,将以融合运动、艺术与休闲的全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显著的区位优势——紧邻在建的沪渝蓉高铁站,为园区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庙镇计划在此地深耕“水陆双栖”模式,推动水上赛事与岸上文化演艺、消费体验等相结合。
“水上运动的引入是个关键点。”包英介绍道,“它为庙镇的自然水域提供了专业级运动场景,也带来了新的客流。”水上的活力,在岸上得到了完美承接与延伸。园区内孕育的网红打卡地——“515”咖啡艺术中心临水而立,主理人创新推出的藏红花拿铁、翠冠梨拿铁等独具本地特色的饮品迅速“出圈”,单日售出2000杯的纪录使其成为岛内外游客的热门聚集地。“515”既取自地址宏海公路515号的门牌,谐音“我要我”,寓意每个人都能在此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同时,水上运动基地与“515”咖啡艺术中心与周边的精品民宿、进博好物直采中心等形成深度联动、客群互导,形成了良性的消费循环。包英介绍道:“这种资源互嵌的模式效果显著。一场桨板比赛能为周边民宿带来客流;一家网红咖啡馆,又能为水上运动基地吸引人气。”这种联动效应,正推动着一个文旅商体融合的产业新矩阵的形成。
划动水上体育“新赛道”
水上运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专业运营者的投入。深耕崇明多年的以恒水上运动俱乐部是此次市民桨板大赛的运营方之一。培训、团建到赛事组织与安全保障,俱乐部专注于水上运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希望人们来崇明享受亲水之乐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感受并爱上这片土地。”俱乐部负责人刘雄道出初衷。
这份热情,正呼应着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冲浪、桨板消费人群已超百万,整体消费规模突破10亿元。尤其桨板运动,参与者数量近年以年均47%的速度激增。
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让亲水活动日益丰富和便捷,也让刘雄看到了广阔前景。目前,以恒俱乐部已在崇明的明珠湖和庙镇南横引河等水域布点。水上运动的活力,正通过一场场赛事在崇明绽放。这个8月,一场全程21.1公里的长三角皮划艇水上马拉松赛又将在南横引河上举行,届时,选手们将从城桥镇老滧河出发,一路挥桨,最终抵达庙镇M515文创产业园。
这只是开始,刘雄勾勒了更宏大的蓝图:未来计划每年固定举办“水上马拉松”等市区级群众体育赛事;推动崇明青少年帆船队培训落地;吸引区体校皮划艇队、赛艇队入驻园区。“明年,我们还想开辟更多新‘航线’,目标是让选手每次参赛,都能体验崇明不同河道的独特魅力。”对此他充满期待。
近年来,崇明持续发力水上运动品牌建设。成功举办IRONMAN铁人三项赛、中国垂钓大赛等知名赛事,培育了长三角水上马拉松、上海长江龙舟赛等本土品牌。通过赛事引领,结合水上嘉年华、水上运动消费节等活动,一条“一站式水上运动消费服务链”正在形成。面对产业的成长势头,崇明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着力优化服务与审批流程,加强监管协同,为水上运动在崇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返乡弄潮儿的“奇幻漂流”
水上体育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蓄积着发展势能,更成为青年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热土。90后崇明小伙杨敏玮的人生轨迹,就因水而改变。
一次职业转型,让原本从事媒体运营的杨敏玮,与水上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工作中需要深入了解户外运动,他从“门外汉”到亲身“下水”,迅速被桨板、皮划艇的独特魅力征服。这份热爱驱使他潜心钻研,转型成为专业教练,并积累了横渡琼州海峡、乌江独木舟旅行的“硬核”经历。
生于崇明,怀揣对家乡的眷恋与专业积淀,杨敏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乡创业。2023年,他将梦想锚定在绿华镇绿港村的月亮湖畔,创立了漫屿户外运动营地。这个毗邻西沙明珠湖景区的宝藏营地,拥有2公里原生态水道资源,凭借对年轻客群与亲子家庭的精准洞察,打造了系列特色水上体验。
专业教练全程护航的“水上微旅行",带领游客划进常规游览无法抵达的隐秘水道,在桨声灯影中感受自然探险的野趣。今年暑期的"划船看夕阳"航线更成为了“爆款”。当独木舟推开粼粼波光,游客可沉浸式欣赏"落日熔金,水天一色"的绝美画卷,特定季节还能邂逅候鸟翩跹的生态奇观。
营地还创新突破季节限制,在初秋推出“水上蟹宴”,让游客泛舟品鉴肥美崇明清水蟹;深秋则开发水杉林“舟上茶会”,在摇曳的独木舟上体验围炉煮茶、特调咖啡,更贴心地开放”携宠登船”,精准切中年轻一代“社交+萌宠”的个性化需求。
“选择回乡创业,就是看中家乡水域的原始美。”如今,这个90后团队已带动多位本地青年就业,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绿华镇也将“漫屿”营地视为激活乡村旅游的“新磁场”,计划整合资源、引入新业态,打造"西沙明珠湖-月亮湖"联动发展的户外休闲新地标。
桨板划过清澈的水面,激荡起的不仅是参赛者的热情与汗水,更激活了崇明“水岸经济”的发展新动能。一条多元业态联动的消费链条正清晰延展。当挥桨的律动与岸上的活力同频共振,生态崇明的“水岸经济”正展现出蓬勃潜力。
景盛网-景盛网官网-配资网首页-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