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广东版)正式发布,广东省高等教育格局迎来新一轮洗牌。中山大学以全国第15名的成绩继续稳居榜首,华南理工大学(27名)与南方科技大学(43名)分列二、三位,其中南科大通过交叉学科布局实现位次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榜单呈现"强者恒强,新锐崛起"的趋势:深圳大学(58名)连续三年保持上升态势,南方医科大学(81名)稳居医药类院校头把交椅,而传统强校华南师范大学(85名)遭遇发展瓶颈,被同类竞争者挤压生存空间。
暨大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
暨南大学以全国第47名的成绩大幅超越华南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发展普遍趋缓的背景下,这所百年侨校以"新文科+新工科"双轮驱动模式实现突围。其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产出的智库成果占全省高校贡献度的23%,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12个,海外联合培养基地覆盖37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文化传播领域,其"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指数"已成为国际评估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使得暨大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分中较华师高出14个百分点。
广中医打造健康湾区新标杆
广州中医药大学跃居全省第14位,其"中医+现代医学"特色路径成效显著。在抗疫中研发的"粤防系列方剂"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名录,附属医院年接诊量突破800万人次。该校重点打造的岭南医学传承中心已建成全球最大中药分子数据库,国际学生占比达19%,在QS医学学科排名中首度跻身亚洲50强。校长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进入2.0阶段,广中医正在构建涵盖新药研发、健康管理、文化输出的全产业链条。
惠州学院成为区域高校黑马
地方院校代表惠州学院首度冲进前30,其"校城共生"发展模式引发关注。依托大亚湾石化基地,与中海油共建的智能炼化联合实验室已转化成果12项;针对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开设的"智能硬件创客班",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高达41%。学校通过"惠州智库"平台承接政府委托项目数量较三年前增长328%,在应用型高校评估中,其产教融合指标得分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
其他高校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广东工业大学(104名)依托珠三角制造业优势,机器人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汕头大学(149名)通过书院制改革吸引优质生源,新生报到率提升至98%;深圳技术大学(375名)聚焦中德合作,两年间建立9个产业特色学院。值得关注的是,艺术类院校排名整体上升,广州美院、星海音乐学院分别提升18和22个位次。
这份榜单折射出广东高等教育正在形成"双区驱动"新格局:以广深为科技创新主阵地,粤东西北院校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随着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加速,高校的创新发展能力将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广东或将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的升级路径。
景盛网-景盛网官网-配资网首页-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